強化科技引領 加快創新發展
奮力開創創新型新疆建設新局面
——在自治區科技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報告
自治區科技廳廳長 張小雷
(2016年1月27日)
各位領導,同志們:
這次全區科技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全國科技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八屆十次全委(擴大)會議和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穩定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總結2015年和“十二五”科技工作,明確下一階段的工作思路和重點任務,為“十三五”全區科技改革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1月11日召開的全國科技工作座談會和科技工作會議,是在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關鍵時期召開的重要會議。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分析了面臨的形勢,明確了“十三五”全國科技創新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具有很強的戰略性、指導性。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的報告,全面總結了“十二五”工作,并對今后一個時期的科技創新工作作出全面、具體的安排部署??萍疾奎h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作總結講話,提出了明確要求。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副主席艾爾肯·吐尼亞孜一會將做重要講話,我們要結合實際,深入學習領會這些講話精神,切實抓好貫徹落實,全面推進各項任務。
下面,我代表科技廳作工作報告。
一、2015年工作回顧與“十二五”進展成效
剛剛過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自治區成立60周年,這一年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的成績,創新型新疆建設邁出新的步伐。中央政治局委員、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多次就加快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重要指示。自治區黨委八屆十次全委(擴大)會議要求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深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讓創新貫穿各項工作,使創新在全疆蔚然成風。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依靠科技創新培育發展高端產業,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并要求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自治區黨委穩定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手段為支撐,打造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一年來,全區科技系統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圍繞全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扎實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推動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平穩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我們重點推進了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立足全局加強科技創新系統謀劃。自治區第57次常委(擴大)會議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的戰略構想后,我廳主動擔當、全力推動籌建工作順利開展,試驗區建設已納入自治區“十三五”規劃,并作為重要任務在八屆十次(全委)擴大會議上進行了討論??萍疾?、自治區人民政府舉行第五次工作會商,就五項重大議題達成一致。完成“十二五”規劃總結評估,編制形成《自治區“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草案。大力拓展自治區重大決策智力服務功能,自治區主要領導對決策咨詢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突出問題導向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萍荚畽C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僅用半年時間籌備完成全國首個援疆創新創業基金,首期基金于10月底注冊完成并開始運行,被自治區和科技部領導稱為自治區60年大慶的一份厚禮。加快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建立行政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行政許可審批監管制度,自治區“十三五”科技計劃體系改革初步形成“5+1”模式,積極推進科技報告制度試點。推動基礎研究科技制度改革,促成自治區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繼續實施聯合基金。
三是圍繞培育新動能支持大眾創新創業。貫徹落實自治區《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研究制定自治區天山眾創行動實施方案,加快推動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臺發展。制定發布推動科技人員深入農村創新創業的若干措施,圍繞眾創空間建設在天津舉辦兩期科技管理改革培訓班。成功舉辦科技活動周、第二屆新疆創新創業大賽??萍寂c金融結合更為緊密,分別與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簽訂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合作協議,并與郵政儲蓄銀行、工商銀行、華夏銀行等進行合作對接,取得了積極進展。
四是聚焦穩促調惠加強成果轉化應用。重點支持眾和、中泰化學等骨干企業就關鍵新產品、新工藝進行技術研發,部分已實現突破。啟動新疆農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加快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一批資源環境領域重大科技項目取得重要成果,舉辦國家305項目實施30周年暨絲綢之路礦產勘查開發戰略研討會。與公安廳會商共同推進警務信息化,新認定18個科技強警先進縣市區。第八屆“科洽會”達成協議514項、金額達138億元。第十八屆科博會、十七屆高交會新疆展團累計簽約3.9億元。
五是面向轉型升級打造區域創新高地。強化對基層科技工作的宏觀指導和綜合服務,積極與烏魯木齊市、塔城地區開展工作會商及座談,與有關部門共同推動科技人員赴貧困縣市開展服務。啟動昌吉市、富蘊縣智慧城市試點,新認定5個自治區級高新區、4個創新型縣市區。新疆農科城成為國家首批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之一,2個農業科技園區進入國家級行列。啟動昌吉市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加強科技中介機構建設和產學研合作,新建生產力促進中心7家,支持企業組建10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推動成立紡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六是強化落實深入推進科技興新和知識產權戰略。強化實施科技興新戰略,全面推進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6個地州、26個縣市受到表彰??萍寂d新素質工程培訓和科技興新、科技富民強縣項目重點向南疆傾斜,不斷加大基層科技能力建設力度。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戰略,開展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在57家企業開展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準貫標工作,2家企業通過國家貫標認證。啟動了部分行業專利導航工作。全年全區專利申請量12250件、授權8761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34件。
七是統籌國際國內資源強化科技交流合作。應對氣候變化開展中亞資源環境聯合調查與保護研究等一批重大國際科技合作項目進展順利,新爭取2000多萬國家經費支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統籌推進中塔農業科技合作園、新疆科技創新園、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疆國際創新園建設。召開第五次全國科技援疆工作會議,自治區人民政府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簽署合作協議,10省市與受援地州市簽署新一輪知識產權援助協議,科技援疆專項穩步實施,積極推動全國農口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開展科技援疆。
一年來,全區科技戰線的全體同志們奮發努力、銳意進取,充分釋放科技創新潛力,努力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支撐引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為“十二五”規劃勝利收官畫上圓滿句號。過去的五年,是我區科技事業迅猛發展的五年,也是科技體制改革系統部署、全面激發創新活力的五年。經過五年努力,我區科技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十二五”規劃任務目標基本完成,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創新創業環境明顯改善,創新型新疆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一)科技創新在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提升到新高度。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特別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自治區黨委在全面深入分析研判的基礎上,提出“以現代文化為引領,以科技、教育為支撐,加快推進‘三化’進程”的具體戰略選擇,堅持把科技創新放在新疆發展全局的關鍵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進。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后,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趨勢變化和特點,自治區黨委八屆十次全委(擴大)會議進一步提出“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打造新疆科技創新引領性力量,完善創新驅動機制,促進各方面創新持續發展和全面融合,釋放巨大的發展潛能。自治區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黨委常委會議專題研究科技創新,提出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自治區主要領導多次專題聽取科技工作匯報并作出重要指示。出臺的《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型新疆建設的意見》、《關于強化實施科技興新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決定》、《科技進步條例》、《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專利促進與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萍紕撔碌膽鹇缘匚惶嵘娇涨暗男赂叨?,創新已逐步成為全社會廣泛共識和重要價值導向。
(二)科技創新進入“三跑并存”的新階段。全區整體科技創新能力與全國先進地區的差距有所縮小,步入以跟跑為主轉向跟跑、并跑甚至是領跑并存的新階段。一批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顯著增強區域創新實力,電子信息、新材料、先進制造等優勢特色領域在國內成為或保持了“并跑者”地位,太陽能、風能、特高壓輸變電方面甚至成為“領跑者”,超低風速風機技術研發水平實現國際領先,光伏電站系統集成能力達到全國第一,兆瓦級光伏并網逆變器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二。2014年,新疆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49.16億元,比2010年增長84.47%,其中企業研發支出超過70%;財政科技撥款較2010年增長99.83%,年均增速達18.9%;R&D活動發表論文2.12萬篇。“十二五”期間,全區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達到42464件、25078件,占全國比重明顯提高;基礎科研實力快速提升,全區新增重點實驗室31家、總數達到54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實現零突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9個,其中國家級5個。大口徑射電望遠鏡等大科學裝置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三)全面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取得新突破。重點圍繞資源配置、計劃管理改革、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評價等方面,對科技體制改革進行系統部署,重大改革舉措取得突破性進展。自治區人民政府出臺鼓勵支持科技創新的10個方面、80條配套政策,加快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全面推行,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成為全區各級黨政領導的普遍共識。落實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部署,有序推進自治區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科技資源統籌協調力度進一步增強??萍嘉墨I、科學數據、大型科研儀器等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開放共享制度不斷完善,科技報告制度初步建立??萍荚u價和獎勵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在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中創新設立基層、工人農民技術創新項目類別??蒲袡C構改革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增強,2014年企業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較2010年增長2.8倍、2.6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等優惠政策加快落實,2012~2014年高新技術企業累計減免稅額7.17億元。“十二五”期間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11家,總數達到424家、較“十一五”末增加近2.8倍,實現了地州市全覆蓋。
(四)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重大專項任務更加聚焦,有力推動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獲得自治區財政支持2.17億元,帶動社會投入達7.4億元,直接新增產值近60億元。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林果業、設施農業、農產品深加工、馬產業等特色優勢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大幅提升,傳統產業技術進步明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領域的優勢高新技術發展和產業化取得顯著成績,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超高壓直流輸電重大成套技術裝備開發及產業化使“西電東輸”、“疆電東送”成為現實;大型光伏電站、天山申遺、主體功能區、煤炭煤層氣資源勘查取得重大成果,為我區可持續發展和優勢資源轉化提供了有力支撐。2011~2015年,全區科技成果登記從865項攀升至1165項、較“十一五”增長了34.7%。截止2014年底,共563項成果獲國家或自治區科技獎勵,有力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民生改善,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振興區域經濟產生了重要推動作用。
(五)科技支撐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取得新成績??萍季S護社會穩定、服務民生建設的作用不斷彰顯。在國家安全、邊防安全等領域開展高技術應用研發,“225”工程、平安喀什示范工程的實施不斷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科技手段在2014年“4·30”、“5·22”案件偵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萍紡娋ぷ髁Χ瘸掷m加大,“十二五”期間全區地縣累計投入近6億元支持科技強警,43個縣市區獲“自治區科技強警先進縣市區”稱號。食品、安全生產、地震、氣象等公共安全應急平臺體系有效提高了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國家科技惠民項目的實施加快推進人口健康、食品藥品、環境治理等領域的科技創新,為改善民生福祉提供了有力保障。艾滋病、肺結核、乙肝等重大傳染病綜合評價與監測防控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棉花花總黃酮和黃酮片”實現國家中藥五類新藥在新疆零的突破,氯高鐵血紅素片等12類新藥完成臨床前研究。城市生活污水、氯堿企業含汞廢水、石油和煤化工污水處理等污染控制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防沙治沙、鹽堿地治理、荒漠植被保護等生態治理技術累計推廣應用15萬畝,促進了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落實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選派精兵強將深入鄉村扎實開展“訪惠聚”活動,全面落實6項重點任務成效顯著,累計實施村級惠民項目61項,去年僅“林下養雞”項目就實現農戶整體收入91.6萬元,增加村集體收入25.5萬元,有力提升了村集體和村民自我發展能力。
(六)科技創新成為區域轉型升級的新抓手。區域創新改革全面啟動,新疆進入第四批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行列,穩步推進烏魯木齊、昌吉全國創新型城市試點和新疆農科城建設,智慧城市試點、創新型縣市區建設初見成效,烏魯木齊高新區建設創新型特色園區。目前,全區共建成17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中國家級2個),覆蓋11個地州市,南疆三地州實現零突破,以國家和自治區設立的78個各類產業園區為基點,形成了以天山北坡經濟產業帶、沿邊經濟產業帶、南疆特色產業帶為基礎的新疆經濟發展新格局,覆蓋了紡織、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農產品精深加工、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國家、自治區級科技富民強縣項目實施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12個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帶動產業發展的引領性力量。若干創新型區域科技投入持續增加,伊犁州提出未來五年各級財政科技支出預算按20%以上幅度增長,到2020年占財政支出比例達到1.5%的目標;哈密地區提出每年至少投入5000萬支持科技創新,重點打造新疆清潔能源產業技術高地。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等新因素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日益增強,創新型經濟格局正在形成。
(七)支持大眾創新創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全區16個眾創空間、3個星創天地、7個科技興新眾創基地,與現有84家生產力促進中心、16家國家及自治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和17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共同形成完整的創業服務鏈條和良好的創新生態。農村創新創業快速發展,近萬名科技特派員服務覆蓋全區所有鄉鎮場,應用推廣新技術997項,有1710人領辦、創辦經濟合作組織或技術協會,開展科技創新創業服務成效顯著。深入開展科技活動周等科普活動,廣泛培養了基層各族群眾接受科學技術的自覺實踐??萍夹椭行∑髽I發展迅速,成為萬眾創新的重要平臺,培育推動6家高新技術企業成功上市;連續兩屆新疆創新創業大賽共有864家創業企業和團隊、16家創投機構參加,促成創業投資3950萬元,幫助一批優秀創新創業企業和團隊獲得市場支持。創新創業人才加速涌現,2014年全社會口徑R&D人員投入15661.6人年,與2010年相比年均增長8.9%;兩院院士增加到7位,院士后備人才20名、國家科技項目及自治區重大科技專項首席專家143人、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160余人??萍寂d新素質工程累計舉辦培訓班23.8萬期,培訓基層科技人員超過1000萬人次。產業科技人才隊伍規模不斷壯大,一批優秀企業家成為引領創新創業浪潮的核心力量,人才培養、使用和激勵機制不斷健全,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局面基本形成。
(八)科技創新引領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邁出新步伐。國際科技合作布局不斷優化創新。加快建設“中國—中亞科技合作中心”,28個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獲國家經費支持1.6億元,全區各類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達到8家。中俄哈蒙阿爾泰區域科技合作機制不斷完善、領域不斷拓寬,積極拓展與日本、韓國、丹麥、德國等發達國家的政府間科技合作,加快實施“上合組織科技伙伴計劃”。積極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企業與國外合作伙伴共建科技合作園、聯合實驗室和聯合研究中心等合作機構。成功舉辦中亞科技合作論壇、中國高新技術及服務貿易展、第四屆中國—中亞科技創新合作論壇、國際科技培訓班等活動。選派10批共計147名學員赴俄羅斯開展科技與經貿培訓。
全國科技援疆不斷深化,為加快優勢資源聚集、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發揮出積極作用??萍荚纬?ldquo;21+2”合作機制,在五大援疆中率先實現援助地州市全覆蓋。國家科技口各部委以及各援疆省市深入推進《全國科技援疆規劃》,持續加大援助力度,產業援疆逐步成為主流。2011年以來,科技部累計投入資金近20億元,支持新疆實施科技項目近千項;自治區共計安排財政經費1.6億元,與對口省市共同實施科技援疆項目547項,帶動社會投資近39億元,有力推動了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實現先進技術轉移及成果轉化812項,吸引高層次科技人才1351人,培養高級人才415人,培養本地優秀科技人才1855人,帶動新增就業近1.9萬人。
五年來,全區科技創新事業取得前所未有的發展,這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堅強領導和高度重視的結果,是以科技部為代表的國家部委和兄弟省市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各地區、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共同關心努力的結果,凝聚著各級科技管理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科技廳向大家表示感謝,并通過你們向全區廣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去年的工作報告中,我們提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各級科技管理部門要抓住新常態蘊含的戰略機遇,在工作上實現“三個轉變”。今天,我們更加深切地感到,只有牢牢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切實堅持科技創新活動從“小局”到“大局”、科技創新隊伍從“小眾”到“大眾”、科技資源配置從“小投入”到“大投入”的“三個轉變”,才能推動科技創新更好融入經濟社會主戰場。
二、“十三五”科技創新形勢與思路
自治區黨委八屆十次全委(擴大)會議對我區“十三五”發展思路、目標和任務進行了全面部署,未來五年全區科技創新工作必須深入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牢牢把握“十三五”階段性特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做好科技創新工作,不斷開拓創新發展的新局面。
(一)充分認識“十三五”面臨的新形勢
1.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為新疆科技創新明確了新思路。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是指導“十三五”科技創新工作的基本遵循。中央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提出了迫切需求,各族群眾對科技創新寄予了更大期望。全區科技創新工作要緊緊圍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落實中央、自治區的重大戰略決策,加強系統部署和謀劃。
2.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全面作出新部署,為新疆科技創新提出了新任務。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將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確立為新疆工作的總目標,圍繞這一著眼點著力點,自治區黨委、政府確定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總體部署,“十三五”時期加速“五化”同步發展、改善民生、扶貧脫困、生態文明建設、創新社會治理等各項任務的全面深化,都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戰略任務。
3.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為新疆科技創新展現了新挑戰。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發展方式、經濟增速、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等方面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在新常態下,新疆科技創新工作既面臨新考驗,也面臨重大機遇,只有努力把蘊含的新機遇、新優勢和新常態帶來的新挑戰轉化為新動力,最大限度地釋放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的巨大潛能,才能推動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
4.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為新疆科技創新發展創造了新機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為新疆提供了重大戰略發展機遇;科技部、自治區共同推動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又為新疆創新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這都要求我們必須采取差異化戰略和非對稱措施,統籌國際、國內實現跨區域整合創新資源,不斷創造新的生產要素和新的要素組合,實現產業和科技創新能力的整體快速提升。
5. 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為新疆科技創新激發了新動力。十八屆五中全會做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貫徹落實中央部署精神,自治區已經開啟進入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階段,一系列改革舉措必將為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核心引領作用,帶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激發經濟增長和科技創新活力提供強大的動能。
(二)我區“十三五”科技創新的總體考慮
根據自治區“十三五”經濟社會形勢和需求,未來五年科技創新工作要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強調五個堅持,即堅持深化改革、自主創新、重點突破、加速轉化、驅動發展。指導思想是,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加快創新型新疆建設。確立“創新驅動、科技強疆”戰略思路,發揮創新第一動力和科技第一生產力的雙重作用,把科技創新擺在全局性、戰略性核心地位,以科技進步引領創新發展、帶動協調發展、支撐綠色發展、拓展開放發展、促進共享發展??傮w思路是,牢牢把握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歷史機遇,主動適應、積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新疆科技創新的引領性力量,全面推進科技創新,使科技創新更有力地支撐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更有效地服務于“五化”建設,更好地惠及各族群眾,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合力,實現科技創新“彎道超車”,開創創新型新疆建設新局面??傮w目標是,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科技促進經濟內生增長和引領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增進民生福祉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以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為中心,打造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先行先試示范區,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到2020年,新疆綜合科技進步水平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創新型新疆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在任務部署上,未來五年全區科技創新工作要圍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四個方面加強系統布局。
1. 部署五大戰略任務。一是以科技引領創新發展,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推動產業轉型和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二是以科技帶動協調發展,以科技進步帶動補齊協調發展中的短板,支撐實現全面發展。三是以科技支撐綠色發展,圍繞自治區“兩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建立支撐保障生態建設的技術創新體系。四是以科技拓展開放發展,依托互補優勢加強科技開放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區域創新發展能力。五是以科技促進共享發展,圍繞民生領域需求加大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力度,推動創新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2. 實施十大專項行動。一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二是實施重大科技專項,三是實施重點研發任務專項,四是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專項,五是實施創新條件環境建設專項,六是實施區域協同創新專項行動,七是實施天山眾創行動,八是實施科技興新行動,九是實施南疆科技專項行動,十是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行動。
3. 推進七大體制改革。一是推進科技計劃管理體系改革,二是優化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方式,三是完善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機制,四是建立健全區域創新體系,五是改革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六是推進知識產權體制機制改革,七是完善科技創新評價和激勵機制。
4. 落實六大保障措施。一是健全科技投入保障體系,二是建立科技創新統籌協調制度,三是健全科技人才保障制度,四是完善科技金融結合制度,五是創新科技援疆合作機制,六是建立創新驅動目標責任督導考核制度。
三、2016年科技工作部署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是在新起點上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也是加快建設創新型新疆的關鍵之年。做好這一年的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2016年科技工作總體思路: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全國科技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自治區黨委八屆十次全委(擴大)會議和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穩定工作會議、南疆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堅持“深化改革、自主創新、重點突破、加速轉化、驅動發展”的思路,牢牢把握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的重大歷史機遇,深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以創新促進優勢優先,以創新支撐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發展,更加注重關鍵領域重大技術突破,更加注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更加注重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基礎、關鍵和引領作用,提高創新供給的質量和效率,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更有效地服務于“五化”建設,更好地惠及各族群眾,加快創新型新疆建設進程。
2016年要推進七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一是啟動建設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構建新疆特色全面創新的新機制、新模式。依托新疆優勢資源和對口援疆機制,推動與深圳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深度合作,跨區域整合創新資源,實現新疆和內地在科技創新方面優勢互補、有效對接。按照“一區多園”思路,依托各類產業園區,優化創新空間布局,試行特區化差異化政策聚集、企業聚集和人才聚集,搭建最具吸引力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建成若干個以龍頭企業為支撐的創新園區,培育發展一批新產品、新產業和新業態,把試驗區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示范區、全國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和面向中亞、西亞的國際化區域創新高地。
二是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編制高質量的“自治區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面向重大科技問題,部署一批重大科技任務,推動培育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發展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全面推進科技管理制度改革。將18類科技計劃整合調整為“5+1”模式,構建新型科技計劃管理體系,加快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研究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政策措施,完善落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的各項優惠政策。健全知識、技術、管理等由要素市場決定的報酬機制和股權激勵機制。深入推進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改革,強化科技創新和管理中的知識產權導向作用。開展科研評審、人才評價和機構評估改革,進一步激發廣大科技人員和全社會創新活力。完善科技金融結合制度,發揮財政科技資源的杠桿和導向作用,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多方投入科技創新。開展科技服務業試點,推進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推進落實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有關試點政策,探索制定并實施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
三是加快重點項目部署實施,推動重點行業領域優化升級。適應國家戰略需求,統籌區內外優勢科技資源,開展集成式、聯盟式協同創新和攻關,積極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聚焦自治區重大戰略任務和重大產業發展,設立“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實施一批具有全局性影響、帶動性強的技術集成化、工程化、產業化的科技重大工程。在工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現代農業、資源環境、民生科技等領域,按照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協同設計,項目、基地、人才一體化部署,組織實施一批重點研發任務,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續性支撐。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積極推動新疆農科城、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加快農業信息化、數字化、精準化步伐。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和基地建設。加快與中科院聯合共建110米射電望遠鏡。實施互聯網+科技工程,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推動生產方式和營銷模式變革,加快培育壯大一批新業態新產業。
四是擴大科技開放合作與交流,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啟動“上海合作組織科技伙伴計劃”,加快建設“中國—中亞科技合作中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設立“中亞科學研究中心”,辦好第五屆中國—亞歐博覽會“一帶一路”科技論壇,推進中俄哈蒙阿爾泰區域的科技交流合作,著力打造新疆與中亞各國開展科技合作的重要平臺,把新疆建設成為在中亞區域具有重要影響力和輻射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深入推進全國科技援疆。推動科技援疆與其它的援疆機制深度融合,創新援疆投入機制改革,做大做強全國科技援疆基金,加強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和集成創新,引導內地發達省市高新技術產業向我區梯度轉移。組織實施絲綢之路新疆創新品牌行動,培育壯大一批區域特色品牌。依托農業科技園區和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搭建絲綢之路創新品牌電子商務培育平臺,建設一批新疆區域特色創新品牌觀摩體驗基地。對接對口援疆省市深入開展知識產權援疆,推動全國農業領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深入開展科技援疆。
五是不斷完善創新服務體系,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組織實施“自治區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工程”,大力推進科技領域PPP模式,培育一批高端引領的創新型企業。引導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聯合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利聯盟、技術聯合研發平臺和科技成果轉化實體。制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改革措施,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使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加快“四創聯動”平臺建設,制定“天山眾創行動計劃”,實施“自治區創新環境建設工程”,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引導社會資本設立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股權投資基金,不斷完善支持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空間發展的政策措施。辦好第三屆新疆創新創業大賽,推動先進技術成果的轉移轉化和產業化。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加快培養各類急需緊缺人才特別是青年科技人才、少數民族優秀人才。
六是緊貼民生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實現新疆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積極推動“科學普及”與“正信擠壓、文化對沖、法治約束”有關工作協調推進,“四管齊下”扎實推進“去極端化”。實施“科技興新素質工程”農村實用技能培訓,推動實用科學知識和技術在全區的普及推廣。廣泛開展科技宣傳、科技咨詢、科技服務等科普活動。在科技成果獎勵中,加強基層、工人農民技術成果獎勵力度,激勵基層創新創業。加大科技惠民力度。積極發展關系民生和社會管理創新的科學技術,強化科技對教育、就業的支撐。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方略,將“科技扶貧”與“訪惠聚”工作有機結合,為全面脫貧和南疆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加強生態環境資源保護與利用。深化能源資源與環境領域的基礎性研究,突破重大技術瓶頸制約,促進能源、礦產、水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可持續利用。推進新疆水安全保障體系研發與推廣應用,探索建立適宜新疆鹽堿地低成本、高效持久治理新模式。加強對人口與健康領域的科技支撐,在白癜風、民族藥等領域形成新的特色研究,使科技成果更多體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七是夯實科技創新基礎能力,全面推進科技興新和知識產權戰略。強化實施科技興新。貫徹落實中辦〔2015〕46號文件精神,積極探索建立地縣黨政領導抓科技進步與創新的新模式。繼續加強對基層青年科技人才、科技副職的管理和服務。加快建設一批科技興新眾創基地,繼續加大科技興新素質工程培訓力度,深入開展創新型縣市區試點和科技興新先進鄉鎮、街道創建工作,全面提升基層科技創新能力。深入推進科技興行業,重點發揮科技創新在安全方面的支撐作用,加快建設“新疆公安云”,著力提高全區特別是基層警務信息化水平。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綜合能力建設、法制建設、隊伍建設和文化建設,大力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能力。大力推進《自治區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2016~2020)》,深化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知識產權工作,深入開展專利分析、專利導航、預警和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實施專利行政執法能力提升工程,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構建專業的技術評價體系。
最后,我對全區科技管理系統再特別強調兩點:一要正風紀,加強反腐倡廉建設。今年是鞏固“三嚴三實”教育成果、全面推進從嚴治黨的重要一年。各級科技管理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自治區紀委八屆六次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堅決把作風建設抓到底,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不放松,把廉政建設融入科技管理、改革和發展全過程,重點加強對科技項目管理、科技經費使用、科技獎勵評審過程中關鍵環節的監督檢查,為全區科技事業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證。二要善發聲,加強科技宣傳。充分發揮傳統媒體作用,積極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大力提升傳播能力和輿論引導能力,向全疆人民積極宣傳展示重大科技成果、優秀人物和時代精神。這里我也做個廣告,自治區科技廳已正式開通“新疆科技”微信平臺,歡迎大家積極參與互動。
同志們,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要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創新發展的理念為統領,解放思想、敢于擔當,變化變革、扎實工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提供更為有力的科技支撐!
謝謝大家。